电影片单丨你知道抗战电影藏着怎样的幕后故事吗?
★ 前言 ★
抗日战争时期,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保卫家国,奏出不朽的凯歌。时光匆匆流逝,我们无法重返当年战场,接受烽火岁月中血与火的洗礼,惟有老电影中的经典镜头,刀削斧凿般印在记忆的屏幕上。这些电影中,有哪些别出心裁的设计?黑白之间,又藏着怎样的幕后故事呢?
《地道战》
《地道战》:当年观影人次高达18亿
“地道战,嘿,地道战,埋伏下神兵千百万,嘿,埋伏下神兵千百万,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,村与村、户与户,地道连成片……”
电影《地道战》主题曲
该片讲述抗战期间为了粉碎敌人的“扫荡”,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。
解码抗战老电影《地道战》:埋伏下神兵千百万
“打一枪,换一个地方”“狡猾狡猾的”“高!实在是高!”等《地道战》中经典台词,至今仍是流行用语。
《地雷战》
电影《地雷战》也是当时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教学片。
影片中赵家庄的原型是山东省海阳县赵疃村,这里家家能造雷、人人会爆炸。村里爆炸队发明了连环子母雷,只要踏上一个,顿时四处开花,将一片鬼子炸上天。日军一踏进这里,就像进入了一个地雷世界。树下、墙头、门后、灶台、井壁,地雷无处不在,遍地开花,日军谈雷色变,生怕碰响夺魂索命的“铁西瓜”。抗战时期,山东海阳地雷大显神威,毙伤敌人1025人。
片中民兵英勇不屈的形象,与敌人的丑恶相互映衬。中国军民乐观、必胜的信念,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,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写照。片中的“不见鬼子不挂弦!”也成了一句经典台词。
电影《地雷战》背后的真实故事
有观众回忆,“记得小时候,只要有这样的片子,一家人都会很期待地等在电视机边,翘首以待啊……尽管对话朴实不张扬,但就是喜欢那样的简单场景,喜欢看着那些好人有好报、皆大欢喜的完美情节,喜欢和里面的小危险场景一起心跳起伏……单纯喜欢老电影,永远不褪色的经典,这样看着会很温暖。”
《铁道游击队》
电影《铁道游击队》精彩瞬间赏析
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,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、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,活跃于山东临城、枣庄一带铁路线上。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他们为心腹之患,千方百计进行围剿。不久,抗战胜利,李正伤愈归队,迫使小林残部投降。
片中最精彩的一幕,要数芳林嫂被押赴刑场时,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营救。当时拍戏没有替身,为了凸显真实性,演员曹会渠在开拍前跟着从上海出发的列车学习了好几个月。片中拍刘洪飞身爬上急速行驶的列车,以及骑马在火车前一跃而过的镜头时,险象环生。是由担任军事顾问的刘金山亲自操纵火车,曹会渠一跃而过。据秦怡回忆,在场的演员都吓出一身冷汗。
《风云儿女》
《风云儿女》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,由著名电影艺术家田汉、夏衍、许幸之编剧导演。影片讲述辛白华和梁质夫在“九·一八事变”后逃出了东北故乡,来到了上海。两人租住的公寓二楼,少女阿凤和母亲相依为命,艰苦地生活着。白华十分同情阿凤的处境,常常在明里暗里帮助母女俩。白华将阿凤送往学校深造,阿凤加入了歌舞班,开始演出一些红色剧目。在观看了阿凤参演的《铁蹄下的歌女》后,白华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……
影片的主题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以奔放的革命热情、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,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,让当年的电影观众热血沸腾,抗战时代的进军号角从此响彻云霄。
《平原游击队》
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,情节一波三折,悬念丛生,“双枪李向阳”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偶像。有评价认为,李向阳有中国古典文学中绿林英雄的影子,反派松井突破了脸谱化的形象,更为复杂更为有看头。
李向阳由郭振清扮演,为了刻画角色需要,他下决心苦练骑马。就这样练了摔、摔了练,有时被摔得昏迷不醒,醒来后咬咬牙照样再练,一个月后郭振清终于掌握了骑马的本领,得以通过仅仅几个镜头的短暂场面的拍摄。
为扮演日寇松井,演员方化设计角色时确定为“铁青色的脸,像饿鹰一样的眼睛,眼睛里布满血丝,总想要有一种吃人的可怕神情”,他特意买来一只老鹰和一只老猴子,每天仔细观察它们的举止,尤其是注意捕捉它们攫取食物时的眼神变化,运用到松井的形象塑造之中。
电影《平原游击队》精彩瞬间赏析
《青春之歌》
在艺术风格上,《青春之歌》具有典型的知识分子式的细腻柔美,讲究情调。晚霞中的城郭、夕阳下的湖畔、风吹动着稻田、柳岸佳人深情朗诵着怀念卢嘉川的诗句等等,这些场景都令人难忘。
比如影片开场时,林道静走投无路欲投海自尽,而影片结尾则与此形成了强烈对比,林道静立于人海中,此时的她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。
再如林道静读革命书籍,导演崔嵬给了林道静一个特写镜头,她那晶亮的眼睛散发着喜悦的光辉,随后接一个盛开的白玉兰镜头,简洁而有力地表现出林道静接受革命真理时的喜悦,既有生活气息又富于寓意。
往期推荐
来源: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
策划: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电影组
作者:胡小清
责编:郭圣群